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少年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,不断增强青少年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,切实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心关爱,有效缓解困难家庭留守儿童假期看护照料难、学习生活单一等问题,共青团湟源县委积极对接西宁市360关怀服务中心、西安交通大学扬帆社,在巴燕乡中心学校开展了内容丰富的“筑梦与爱同行”七彩假期趣味营会。60名农村留守儿童、残疾人家庭、事实无人抚养青少年参与此次活动。

构建多元课程,提高精神素养。为进一步加强留守和困境青少年精神文明建设,志愿者们以“奉献自我,传播知识,知法懂法,学法用法”为宗旨,以培养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的全面发展为目的,多元化拓展美育、体育、摄影、书法等课程,为青少年搭建个性化舞台。先后组织无人机试飞、美术课、摄影课、书法课等实操课程,不断激发他们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,全面提升青少年们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,进一步开阔农村学子的文娱视野,启迪创新思维,丰富暑期精神文化生活。
开展普法讲座,拓展法律知识。营会上,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的青年志愿者们通过组织开展普法知识讲座,向青少年详细讲解与生活息息相关的《民法典》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等法律法规,用真实案例讲述什么是校园欺凌、校园欺凌的表现形式和具体类型、校园欺凌对施暴者和受暴者分别产生的不良影响、校园欺凌带来的法律后果有哪些、面对校园欺凌我们应该怎么做等内容,引导孩子们强化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,远离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,做一名知法、守法的小公民。
开设性教育课堂,提升防范能力。根据学生年龄特点,对12-15周岁学生开设性教育课堂,通过正确认识隐私部位、青春期男(女)生的个人卫生、性侵犯、建立危机意识等内容,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,使学生在遇到青春期及性的相关问题时,能够通过已学知识和自己的思考从容应对,帮助青少年掌握科学的防性侵知识,提升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,避免因“性无知”给自己带来伤害,让青少年正面认识接纳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,引导学生在踏入社会之前拥有正确的性价值观和良好的性道德品质。

科普毒品类型,增强警惕意识。禁毒教育讲堂上,青年志愿者们向孩子们介绍了冰毒、大麻、摇头丸等常见的传统毒品,还有酷似贴纸的舔食海洛因等新型毒品,加深了青少年对毒品的印象和分辨能力,了解毒品的诈骗技巧和危害以及如何预防误食毒品。通过讲述一个个正常人是如何染上毒品到家破人亡,直到最后悔恨终身的真实案例,引导教育青少年如何防范、拒绝毒品。“通过今天的学习,我了解到新型毒品就在我们身边,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,自觉防范,回去后我也要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讲述给身边更多的同学。”巴燕乡福海村六年级的学生贾艳说道。

此次七彩趣味营会的开展,为农村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、交流学习的机会。同时,也为返乡大学生提供了锻炼社会实践能力,提高社会责任感的平台。下一步,团县委将继续创新工作方法,丰富活动载体,紧扣时代主题,突出思想引领功能,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全面提升综合素质能力。